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灭菌

2009-12-08

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灭菌
医院感染又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时尚未发生,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住进医院后发生的感染,包括病人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才显示的感染和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性感染。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自从有了医院就存在医院感染问题,但是,科学上认识医院感染以及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是近代医学科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逐步深入解决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发达国家已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一门专业,针对在医疗、护理、检验活动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感染情况,研究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运用有关的理论和方法,总结医院感染发生规律,并为减少医院感染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而实施了有组织、有计划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我国有组织地开展医院感染研究和管理工作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二十余年来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在组织建设、建章立制、开展监测、学术研究和交流、专业人员培训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2006年卫生部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从管理层面进一步明确医院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责任、义务以及应当遵循的原则,强调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就医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一、医院感染的管理
医院感染不可能消灭,但通过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美国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实施,1/3的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2004年第57届世界卫生大会成立了“患者安全国际联盟”,该联盟2005年—2006年的主题为“清洁卫生更安全”,其关注的焦点就是如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的内容有:
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使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标准、设施和工作流程达到要求;制定本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部门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有关方面报告;加强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加强传染病的管理;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及时控制,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有关证明进行审核。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消毒管理办法》的要求: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2、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采用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制定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正确进行血液体液暴露后的处理。
4、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
5、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6、加强医院感染暴发的管理,如有确认下列情况: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三、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1、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
1)室内布局合理,标记明显。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逾期重新灭菌。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3)、注射、针炙等无菌操作用品必须做到一人一套一用一灭菌。
4)、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溶液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5)、碘酒、酒精瓶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消毒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内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否则必须重新灭菌;最好采用小包装。
6)、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等应按清洁、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操作,特殊感染伤口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2、产房、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室)
1)、产房环境及建筑设计要求: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区域之间应有标志。应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室内宽敞明亮,空气流通,陈设简单适应;医务人员进入产房前必须更衣换鞋,戴好帽子、口罩,并按外科洗手要求进行刷手消毒;新生儿出生时用的吸痰管,应一婴一用一灭菌,吸痰用生理盐水一婴一瓶,不能共用;产房每日通风,每日紫外线照射1小时,地面物体表面每日清洁消毒1-2次。
2)、母婴同室管理要求:凡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胃肠炎、皮肤渗出性病灶、多重耐药菌株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不得在母婴室工作;工作人员进入母婴室前应戴好帽子、口罩,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后洗净双手。离开时脱去专用着装;母婴同室每间应18~20m2,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5.5~6.5m2,每婴应有1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0.6~1m2,每个房间不超过3组母婴床位;母婴同室每天应开窗通风1~2次,每次15~30min,必要时室内空气消毒;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应进行彻底清洁消毒,紫外线照射被褥60min。每月作空气和物体表面等的微生物监测;室内婴儿用品和器械必须是一婴一用一消毒并固定;产妇哺乳前应洗手,并用酒精棉球擦拭乳头,若产妇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或病原不明的发烧等症状,应根据情况中止哺乳与母婴同室,以防感染扩散。凡患有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及其他传染病探视者,一律不得入室。
3、手术室
1)、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标志明确,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
2)、手术室的建筑要求:室内地面、墙等均应光滑、平整、无灰尘污垢,便于清洗消毒。
3)、手术器具和用品的灭菌要求:正确的清洁去污、消毒、包装与装置;各类器械和用品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
4)、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5)、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消毒供应室
1)、供应室的建筑及材料选择:供应室内部严格区分工作间及生活间,工作间的同一区域内尽量减少小房间的设置,以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2)、供应室功能区域的划分:可分为七个功能区域。如:物品回收区、重复使用物品清洁区、物品事物管理区、物品检查补充区及物品配备包装区、物品灭菌区、无菌物品及一次性物品保管、无菌物品发放区、工作人员生活区。
3)、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A、工艺监测:每半年报检1次仪表,并记录存档。完美的清洗。恰当的包装:包装地应有较高的结净度;包装材料或容器清洁干燥,有利于灭菌过程中空气的排出和蒸汽的穿透,并能防止灭菌后的物品再污染;物品、器械正确包装。
正确的装载
灭菌管理要求:灭菌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灭菌操作程序严格按规范执行;灭菌后的物品必须清洁容器运送至无菌物品区存放;无菌物品区存放区要求有较高的洁净度;所有灭菌的无菌包,都应注明有效期,有效期一过必须重新清洗、包装、灭菌后方可使用。
B、化学监测:要求每个灭菌包包外化学指示胶带贴封,指示灭菌包是否进行灭菌(即灭菌过程标志);灭菌包包内放置化学指示物,指示灭菌包是否达灭菌效果(即灭菌效果参考)。监测所用化学指示物须经卫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四、消毒灭菌
1、加强管理和培训,选择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产品必须获得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才能生产销售和使用;
2、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择灭菌剂;中度危险性物品选择高-中效消毒剂;低度危险性物品选择去染清洁或低效消毒剂(无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和场所不须每天使用消毒剂消毒);
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剂的种类繁多,用途和用法各不相同,杀菌能力和对物品的损坏也有所不同。应根据消毒物品性质选择消毒效果好,对物品损害小的消毒剂。
4、根据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通过使用说明书可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5、注意监测消毒液的浓度